找到相关内容5181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着的学说

    论证,证明  其存在为有覆无记;而离了阿黎耶识,亦别无体。这在异  名上说,亦有被称为「」。此处释「阿陀那识」,在成唯  识论,称为第七末那识,这里采用其六种的论证,无非证明  它的存在;但在此论...瑜伽行者入青黄等的十遍处,  见着青黄等的境相,亦即见着,而不是见另有特别独立  的青黄等相,所以诸法不过唯识而已的理由,亦可于此推度  比知。但诸法既然唯识,识所显现的似色法,相续坚住而前  后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571214.html
  • 由《齐物论》论儒佛会通的基本态度

    处世的基本观念,及修学的历程上,可说是大致相近的。儒现在要说到的「修身之道」──为人以修身为本,以修身为关要,就是儒佛非常一致的问题。[注23]又,佛法及儒家,同以修身为本,从自身而探求到,以此为...欲陷入独断,则必然须引证其它理由加以支持。然无论庄子提出如何之理由,吾人皆可不必然接受,而更可质疑此理由之合法性。此时,若不是形成无限后退之困难,便是要证成有一明(self-ebident)真理之...

    高柏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871353.html
  • 淨因法師:和諧社會,從心開始

    1.1.人类文明,唯心所造    《华严经》云,“譬如工画师,不能知。而由故画,诸法性如是。如工画师...第七末那识念念不忘、执持第八阿赖耶识为我,私心因而产生。私自利之一旦占据主导地位,便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与行动。主观上,人们不愿看、不愿听自己不喜欢的人与事,更不愿意接受对自己不利的东西。从这种意义...

    淨因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673201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之净治而来。而内心之清净,主要是来自对三宝、四谛深刻的信解,而起誓愿修学,而引发之增上力,而产生护持、使心不犯过失而又能行善的功能。 ...一切欲勤精进出离勇猛势力发起策励其,相续无间,名正精进。)是离恶向善,止恶行善的努力,遍通一切八圣道支,但如专从止恶行善来说,即戒的总相。以正见为眼目,以正志所行的正戒为基础,以正精进为努力,这才从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晓云导师禅画中的儒佛(禅)思想

    定静之功,可致静净。净心即摩尼珠,圆净无缺。无隐闭意…………禅。尤以的调伏,是属于自己的工夫。普明禅师牧牛图颂:“渐调渐伏息奔驰,度水穿云步步随,手把芒绳无少缓,牧童终日忘疲”。  4.生命之雄[...》)。比喻吾人心识之攀缘,情随境迁,故不自由。禅定智慧,乃作主,不为物扰,偈曰:“南北分驰逐去流,各自随波水上浮;江心兀坐停观月,明镜生辉一叶舟。”“三舟观月”,乃示兀然不动之境界,而使生命顿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273436.html
  • 别轻视烦恼你将会被取笑

    排除它  们,或者不理睬它们。你也不要与它们融为一体(同流合  9  污)。当你不再执著它们,不再认同它们时,这烦恼的  的气势将会愈来愈弱。你必须重复检查,看看你是  抱著何种态度来禅修。  ...的第一时间开始,不管疼  痛的感觉是怎样的轻微,试著检查你的身心,看看是否  处于紧张的状况,然后放松自己。你部份的还会察觉  这疼痛的。所以你必须重复检查你紧张的情绪,放松  己。你也可以检查...

    西亚多 乌 德加尼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1873497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

    影像,一切无别青瘀等事,但见。由此道理,菩萨于其一切识中,应可比知皆唯有识,无有境界。”[44]又《摄论》说菩萨成就四智,即可悟入唯识无境。   在我们看来,唯识古学以梦境、定境和圣境为例推演出来...类境指性境、带质境和独影境。所谓性境是具有真实体性的境界,心境是真实的,色境是真实的色,此如实际一条蛇;带质境是能缘心所缘取的境界,虽然有所托的本质,然而和它的相不符,此如以绳为蛇;独影境指由能缘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6.html
  •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

    。谓能取境正因等相,驱役,令造善等。”  思与业的关系密切。思的自性是造作,以其造作的力用与相应,使心于种种善恶境,作出种种善恶的业用,这即是身、口、意三业中的意业。虽然思可以引发身、语二业,但...引令趣境,故名作意。”   从这个定义可以清楚的看出,作意有两个基本功能:“警心”和“引心”。“警心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:第一,警心是从种子位上说的,就是说,作意在种子位上,便能让心警动,令从种子状态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773550.html
  •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

    内容。  首先,几乎所有小乘派别都以为语言是实有之物。他们持异色心等有实诠表为名、句、文身。如众贤论师造《顺正理论》云:“此中经主作如是言:岂不此三,语为性故,用声为体,色相摄;如何乃说为不相应行?...中,语言的不同音素分别与对应的神同一,一个音素往往体现或者说分有了某个特定的神的存在:“凡母音皆因陀罗之体。凡齿音及呵声,皆造物主之体。凡其余子音,皆蜜黎第(死神)之体也。”“若有诟病其母音者,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873551.html
  •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

    现实世界所上演的一幕幕违法案件及战争闹剧,正是“我”字作祟的结果。所以佛法认为众生的自我妄执,是世界的祸乱之源,是人生的苦痛之本,倘若不能击破我们对自我的执著,世界将永远不得和平,人生将终究不得安乐... 针对当今社会形形色色、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,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提出“和谐世界,众缘和合”的主题,极具针砭时弊、激浊扬清之时代意义。和谐世界离不开善缘聚集,和谐世界期待着从开始的自觉...

    觉 醒

    |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773881.html